三十而立,安全向未來!致敬中國互聯網30年
導語
1994年4月20日,一條64K國際專線從中科院網絡中心接入互聯網,實現中國與國際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中國成為第77個擁有全功能互聯網的國家。
經歷30年的發展,我國網民數量從0到10.9億,“.CN”域名保有量居全球國家頂級域世界第一,互聯網普及率達77.5%,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市場。這幅波瀾壯闊的30年時代畫卷里,網絡安全行業在其中浮沉發展。

一、“E”氣風發:開拓
早上起床,打開手機短視頻軟件,了解社會動態;上班出行,線上打車隨叫隨到;工作辦公,網聊、郵件及時便捷;下班團購吃飯、自學充電多姿多彩,這正是我們如今的生活方式,如果放到90年代,可能會被當成一部科幻片。那么30年前,是什么樣子的?讓我們把時針撥回1994年。

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2號樓前的銅牌
1994年4月20日,NCFC工程通過美國電信運營企業Sprint公司連入互聯網的64kbit/s國際專線開通,我國成為第77個擁有全功能互聯網的國家。雖然網速很慢,帶寬只有64kbit/s,但標志著互聯網正式走進我們的生活。

圖1:天融信早期產品界面
圖2:天融信總工吳亞飚先生為業界專家演示“TALENT”防火墻系統
起初,人們對于信息安全的需求從單機的病毒查殺逐漸擴大到網絡的攻擊防范,這一時期誕生的主要網絡安全產品為傳統防火墻、入侵檢測等安全硬件。1995年,天融信在北京中關村創立,1996年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推出中國首臺商用防火墻產品,時至今日天融信仍位居國內防火墻市場榜首。
二、“E”馬當先:突破
2006年起,國內首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ASIC架構防火墻-天融信獵豹發布,打破了市場原有的寧靜,對于網絡安全企業而言,“突破”成為關鍵詞。

一款產品、一段往事、一個時代
技術發展必然帶來應用領域的變化,網絡安全企業向更深、更廣、更專業邁進。在此期間,天融信前瞻布局規劃,又先后發布了國內首臺萬兆級應用防火墻、超百G安全網關“擎天”以及下一代防火墻等多類網絡安全產品。在持續完善基礎網絡安全產品體系的同時,天融信還在國產化、大數據、態勢感知、云安全、數據安全以及工業互聯網安全等方向陸續發布系列產品和解決方案。

“天融信做的不是通用IT產品而是安全產品,在產品的需求分析中還要關注安全威脅的發展變化趨勢,根據安全威脅的發展趨勢去規劃、設計和重構產品及產品線。”天融信科技集團董事長兼CEO李雪瑩博士對天融信近30年發展“錦囊”中提到了這一點,看清趨勢是找準網絡安全行業發展方向、把握發展機遇的基礎。
三、“E”往無前:奮進
2016年11月,《網絡安全法》的頒布標志著從信息安全時代邁入網絡安全時代,以政策合規為導向的ToB/G網安行業迎來加速發展。在中國互聯網發展進程中,國家戰略為產業指明方向,政策驅動著產業前行。隨著互聯網法制建設和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中國網絡安全市場逐漸走上高速發展的運行軌道。

伴隨著我國數字化進程不斷加快,數字云上安全走進人們的視野,網絡安全行業的發展邏輯也由單純的合規驅動逐漸變為合規和業務兩輪驅動。一批批網絡安全專業技術人員大量涌現,他們參與了涵蓋IaaS、DaaS、PaaS和云內安全的產品及解決方案研發,并在數據安全、邊緣計算、工業互聯網安全等領域精耕細作,陸續發布場景化解決方案;網絡安全企業也加速重點布局新方向、新場景,諸如天融信在網絡安全企業中成為最早一批成立AI研究團隊的企業,并在2020年正式發布業界國產化產品品類最全、型號最多的天融信昆侖·信創安全產品體系,同時在數據安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物聯網、車聯網等前沿領域持續加大技術研發與應用落地。


網絡安全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中國網絡安全人才的培養從未停下腳步,從我國科學家成為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批用戶,到如今網民規模躍居全球第一,網絡安全人才如雨后春筍般遍布祖國大江南北。這其中,離不開網絡安全企業產教融合機制的推動,秉承“融天下英才 筑可信網絡”的理念,天融信已與全國160+所知名高校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完成200+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并參與網絡安全萬人培訓資助計劃、網絡安全學院學生創新資助計劃等,持續為國家輸出高質量的網絡安全人才。
四、“E”+未來:無限可能
30年來,我國在互聯網方面完成了從“追隨者”向“引領者”的嬗變。世界因互聯網更多彩,生活因互聯網更豐富。如今,信息化正在以更深刻地方式影響著人們的生產、生活,在滿足人們品質化、多元化、個性化的需求的同時,還為我們生活在一個更為安全的網絡世界提供著保障。網絡安全企業與時代同呼吸、共命運,以“人工智能+”打開新質生產力大門,在“讓億萬人民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有更多獲得感”,護航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中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中國互聯網下一個30年會是什么樣子?恐怕沒有一個關鍵詞可以恰如其分地表達,因為未知正是最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