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云安全建設這5個難點你解決了嗎?
“在多云、多設備、多技術的復雜環境下,高校的網絡安全運營就像是摸著石頭過河?!?/strong>
這是天融信近期與高校信息中心交流中的普遍感受。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智慧校園建設逐步深入,從云化邁向云原生化,系統上云引入的安全風險與云原生安全風險疊加,加之責任界定模糊增加安全管控難度等,云上安全運營愈發棘手。
對高校而言,覆蓋多云、容器云、私有云場景下的云上安全防御方案是解決當下“燃眉之急的必需品”。天融信圍繞云工作負載安全、基礎設施安全、云網絡安全、微服務與API安全、云安全態勢管理五個維度,在深度實踐中形成了“教育云一體化安全防護方案”,可以幫助客戶提升應急響應效率、減輕安全運維壓力,全方位保障教育云平臺安全。

難點一
云網絡邊界模糊及云流量不可視導致微隔離策略配置難度大,以及云內橫向滲透攻擊難以抵御。
方案提供有代理及無代理兩種模式以獲取虛擬機/容器間東、西向網絡流量,采用多維可視化模型,深入分析業務通信關系,確保云內業務通信可視,為制定微隔離安全策略提供有力參考。此外,基于標簽屬性的微隔離策略,即便云內資產動態變更,策略仍能生效,有效滿足教育云環境下的東西向流量可視化與統一微隔離需求,解決云環境下的“東西向”安全隱患。
難點二
高校算力資源高度集中、網絡環境復雜、云主機安全防護薄弱,導致挖礦病毒在校園網泛濫,高校安全運維人員預防及處置挖礦病毒難度大。
方案可有效監測云主機挖礦行為,涵蓋文件異常、行為異常及系統資源消耗等多個層面,能夠及時發現挖礦病毒,并隔離病毒文件,快速阻斷挖礦程序運行并產生事件告警通知用戶。此外,主動漏洞掃描可提前發現安全隱患,全面監控云主機資產,確保無任何疏漏。同時,支持虛擬化分布式防火墻聯動,對受感染云主機進行隔離或阻斷對外聯礦池的網絡連接,為業務云主機提供全方位保障。
難點三
高校使用云原生技術開發業務系統引入云原生安全風險,安全部門與業務部門責任邊界模糊,導致云原生安全風險增加。
面對云原生技術帶來的鏡像投毒、容器逃逸等安全風險,方案以容器全生命周期防護為核心理念,從容器環境安全、鏡像安全、網絡安全和工作負載安全四個方面入手,提供資產清點、鏡像掃描、容器逃逸檢測、微隔離等核心功能,有效解決云原生技術引入的安全風險。此外,針對安全部門與業務部門責任界定不清的問題,方案還可結合云上安全責任模型及《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容器安全要求》,幫助客戶理清客戶明確安全責任邊界。
難點四
智慧校園核心特點數據集約化,公共數據庫通常需要以API形式與多個外部系統進行數據交互。但若API缺乏安全保護,則可能導致憑證失效和敏感信息泄漏的風險。
方案從API防護與管理兩方面,致力于解決API過度暴露、敏感信息泄漏、API異常操作等安全問題。通過對API開放、運維及下線的管理,建立完善的API安全管理體系。同時,通過發現、檢測、防護和響應四個環節,構建API安全防護體系,確保API資產的可見性和安全性。
難點五
多云場景下云動態彈性特點導致云上安全治理困難,不同云安全防護工具割裂導致安全運維壓力大、安全風險難以及時響應。
方案從云主機安全、云網絡安全、容器安全、API安全多個維度進行安全防護,降低操作復雜性、減少配置錯誤機會。詳細記錄安全日志,快速定位安全風險,減少攻擊面,縮短補救時間,且能夠在應用上線前加入安全措施,降低后期漏洞修復成本。
選擇教育云一體化安全防護方案
打造一致的可視化與安全防護
讓所有云上難題都有歸宿
通過天融信教育云一體化安全防護方案,可有效應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云基礎設施面臨的各種安全挑戰,保障教育系統的安全、穩定和高效運行,為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未來,天融信將持續賦能教育數字化發展,推動網絡安全技術與教育數字化的融合創新,助力教育客戶數字化安全轉型升級。
